下一站“海正辉瑞”

肖卫红

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2012年,海正与辉瑞的联姻曾引发业界的巨大关注。时至今日,这场跨国婚姻已结下了丰硕的果实。就在不久前的5月29日,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化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回首来路,或有百般况味;直面当下,品尝酸甜苦辣;展望未来,期待美好愿景;且听海正辉瑞首席执行官肖卫红先生为丁香园,也为关注海正辉瑞发展的读者娓娓道来。

立足本土化,实现国际化 

海正辉瑞呱呱坠地之初就拥有不一般的家底,也拥有不一般的宏愿。据了解,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总投资2.95亿美元,注册资本2.5亿美元,注册地和生产基地位于浙江富阳,运营总部位于上海,海正药业和辉瑞的持股比例为51%和49%。

这其中,辉瑞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以研发为基础的生物制药公司,也是全球500强企业,仅在华上市的创新药物就超过50个,治疗领域涵盖心脑血管、内分泌、精神健康和神经系统等诸多学科。而海正药业亦为A股上市公司,在国内制药行业排名前十。更令同行艳羡的是,两家母公司分别向合资公司注入了丰富且颇具优势的产品资源。其中辉瑞向合资公司注入了7款产品,在原料药领域有着领先优势的海正药业也拿出了70个核心产品。

在肖卫红看来,成功本土药企与优秀国际药企的碰撞一定会有精彩的火花。他告诉丁香园,目前公司已确立两大战略,即本土化与国际化。就前者而言,海正的迅速崛起以及辉瑞在中国的开疆拓土均与本土化息息相关。这一点给了海正辉瑞极大的启发。据介绍,海正辉瑞已经着手实施多个创新营销项目,目标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市场“深挖掘稳增长”,在三到五线城市的战略市场“快覆盖抢市场”,借助极具实力的营销团队推动各类产品销售收入的稳步增长。据他预测,海正辉瑞到2020年将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0亿美元,销售网络覆盖全国95%的三甲医院、90%的二级医院和75%的一级医院。

此外,海正辉瑞在借力海正品牌实现更好本土化的同时,也将借助辉瑞在研发、生产、销售上的全球经验,实现海正辉瑞制剂产品的国际化。在双方合作之前,海正就已是中国原料药出口方面的领导者,这为海正辉瑞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富阳生产基地快速拿到新版GMP认证,并顺利投产可以说正是这一矢愿的体现。

5月29日,在正式接过了第一盒印有“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后,肖卫红表示,公司下一步将在不断完善富阳生产基地的同时,加速自主研发体系的建设,依靠两家母公司雄厚的研发资源、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先进的研发体系,尽快建立并提升高端非专利药品研发水准,为公司长远的发展夯实基础。目前,海正辉瑞富阳生产基地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已有多个产品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递交了ANDA(仿制药申请),在近期也将会迎来FDA的现场认证审查。这将意味着海正辉瑞国际化进程将有实质化进展。

发力品牌非专利药 

前文提及,海正与辉瑞共向合资公司注入70余款产品。根据合作协议,这些产品在2013年1月1日起便开始由海正辉瑞推广销售。肖卫红介绍说,2013年,海正辉瑞已实现营收43.19亿人民币,各项指标均已顺利完成。不过,丁香园在与他的对话中能强烈感受到,如果将海正辉瑞视为海正与辉瑞的销售平台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肖卫红眼中,海正辉瑞的未来将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制药企业,将以独特的产品、模式和文化在中国和全球医药行业中快速竖起新的旗帜。他告诉丁香园,海正辉瑞会以“质高价优”的理念进军国际市场,而发力品牌非专利药——既包括仿制药也包括专利过期的原研药——将是海正辉瑞奔向世界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随着全球大量原研药专利到期,品牌仿制药已成为全球医药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有数据显示,全球2011年仿制药销售额超过1300亿美元,仿制药的增长速度是全球药品增长速度的两倍还多,而中国更是约有90%的市场被仿制药占据。肖卫红透露,预计到2018年左右自主研发的产品可以获批。未来公司希望每年至少推出7个仿制药产品,其中2个是差异化产品或更有竞争力的首仿品种。

在采访中,肖卫红坦言,在制定产品策略时,海正辉瑞不太愿意用“仿制药”这个词。这个词虽然在在国外并无贬义,但橘生淮北则为枳,到了中国,一提到“仿制”,可能就算是专家也会认为这是质量差,甚至是假药的代名词。正是基于此,他尤其强调“国际化品质”这一理念,将海正辉瑞的产品定位为“品牌非专利药”.

肖卫红表示,海正辉瑞在建立伊始就直接引入借鉴辉瑞的技术平台、管理理念以及研发生产的体系标准。并于今年5月顺利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版GMP认证,并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GMP培训基地”。作为(GMP)培训基地,富阳生产基地将为新版GMP认证检查员提供实习场地,成为药监管理部门与药品生产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平台,并为政府制定有关药品质量标准政策等方面提供信息和支持。这对一家新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肯定,同时也反映出海正辉瑞质量控制及管理技术的先进。谈及质量管理,不能不提及辉瑞的PQS,这是辉瑞对旗下生产部门的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价的体系。这一体系标准相当严苛,高于目前全球所有官方药品监管机构的要求。形象地讲,经过这一体系的考验,意味着生产出的药品可以出口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肖卫红自豪地告诉丁香园,海正辉瑞目前也在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药品的生产筹划,而通过PQS认证也赋予产品巨大的质量优势。据悉,PQS标准将贯通于海正辉瑞的生产体系、管理体系和环保体系。

多元文化的融合 

在海正辉瑞成立之初,拥有炫目外企履历的高管团队曾经引起业界热议,也让人对这家公司的未来格外期待。然而,曾在原研药江湖纵横捭阖的外企经理人如何领导多元化背景的员工在品牌非专利药的天地打拼?面对这个问题,在辉瑞有过8年人力资源工作经历并曾任多元化事业部总经理的肖卫红,话语停顿了片刻,仿佛心中有很多故事和画面正在回放,但笃定的眼神又在向我们透露他对这一挑战的自信。经过一年的运营,海正辉瑞在融合方面也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海正辉瑞目前2000余人的团队中,人员组成有三个来源,海正转移员工,辉瑞转移员工,以及通过社招而来的员工。来源的不同决定了业务风格的迥异。面对这种复杂现状,海正辉瑞明智地采取OPEN的心态和多元化的理念加以应对。肖卫红介绍说:“虽然大家的价值观和工作习惯不一样,但是我个人更喜欢多元化。虽然刚开始有很多不习惯,但是时间长了会逐渐发现多元化的优势。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挑战,但是互取所长,从彼此身上学习,大家为了同一目标协调、配合好,是可以起到合力加大的作用的。”

2013年,海正辉瑞的员工流失率只有15%,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意味着海正与辉瑞原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肖卫红特别强调,在选拔人才时,不太在乎人才是否在本专业领域最好,主要看中其是否具备创新和挑战精神。此外,海正辉瑞也逐渐在形成了“存真、尽美、至善”的企业文化,肖卫红强调,这一文化体系中他所推崇的第一元素即“简洁”,公司希望管理者和员工能高效率完成工作。第二即敢于否定自我敢于创新的精神,反映在业务方面,不单是借用母公司的理论和模式,更是要形成适合合资公司本身所需要的自主路线。

以药物的推广策略为例,辉瑞一向高举原研药学术推广的大旗,而海正则对仿制药的营销有独到的心得。肖卫红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融合,一条更接地气、更灵活、满足中段市场医生现有需求的学术推广路线已隐隐形成。

适应品牌非专利药产品定位的多元化推广模式将是海正辉瑞未来的营销策略。“尽管药物并非原研药,但学术推广依然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走低成本、高效率、富有差异化的推广之路。在技术平台、给药方式、外壳包装作出我们的特色,以给医生和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肖卫红如是说道。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在肖卫红的理念中,海正辉瑞的下一站既不是小海正,也不是小辉瑞,而是连读的“海正辉瑞”。这一理念令人看到一个具有完整生产和研发体系、营收过百亿、闯入中国药企十强的海正辉瑞仿佛正向我们走来。

设计:付珍珍
责任编辑:宋晓萍

返回首页

 
发布时间:2014/07/03